加速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奚爱国 (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奚爱国
江苏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独特如何在团队建设活动中创造积极的团队氛围,集聚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建议:一是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江苏实体经济优势,打好税收政策“组合拳”。二是加快建设高能级江苏开放平台。实施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全链条、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及其如何在团队建设活动中创造积极的团队氛围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地。三是加快完善高质量国际宜商环境体系。构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全优”的宜商环境体系。建设省域统一大市场,推进各领域改革联动和政策集成,促进高端要素省域流通共享。引导外资优先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四是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江苏高地。积极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和国际大型会议,常态化举办“江苏发展大会”“江苏‘一带一路’国际友城交流周”等活动。精耕细作江苏文化资源,拓展江苏文化“出海”渠道,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博场馆。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高 健 (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
高 健
颠覆性技术的多源爆发和交汇叠加,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建议:一是聚焦重大平台,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聚焦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和我省优势特色领域,创建更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计划,实现基础研究与未来产业贯通式发展。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球成果转化新高地。围绕全球成果转化大平台建设,完善支持全链条创新的未来产业培育体系。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成立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试基地,加速前沿科技应用迭代。实施未来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强化未来科技场景式创新。三是培育市场主体,筑强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围绕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围绕在行业细分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企业,建立常态化精准挖掘机制。建立未来产业风险补偿资金池,满足未来产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企业融资手段。四是强化要素供给,构筑高端人才强磁场。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平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顶尖创新团队。大力推进国家“双一流”“强基计划”以及高校院所未来技术学院等建设。构建国内外重点人才和科研团队的专业化全链条服务对接机制,完善奖励标准和配套便利政策。
破解“三个难题” 推动高校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冯 泉 (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冯 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一是着力破解科研供需衔接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导向与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协同。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有序推动相关计划和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计划;聚焦“1650”和“51010”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细分领域做好科研供需双向匹配推送。二是着力破解科技资源集聚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平台与高水平科技力量培育相协同。集中核心资源、优势力量,加强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赋予平台或团队负责人一定自主权,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学术高峰;推动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重大科技任务或工程中来。三是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动高校科研服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协同。强化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高校科研“富矿”产出更多成果;引导企业加强对接和创新投入,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大市场;加大科技经纪人培育力度,引导高校设立技术经理人专业,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强科技、教育部门协同,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
锚定“追光”新赛道推动我省光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陆延青 (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陆延青
光子技术已在医疗、化工、能源、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得到应用。建议:一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将光子产业列为我省重点产业,开展总体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在科技重大项目、各级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评审中,对相关技术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协同打造一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光芯片、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创立转化平台和创新联盟,共同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创中心;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度合作,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光子产业发展优势;聚焦我省光子产业链短板,围绕重点产品上下游组织“链式”攻关,在若干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三是加强人才招引培育。建立省级光子产业人才库,针对光子产业链的短板精准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宁苏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等建设,打造全球光子领域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引导省内高校院所,有意识加强光学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育;推动校企共育,在光子产业重点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满足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四是加强专利运用保护。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加快基础性、关键性专利产出及海外布局;完善专利导航辅助政府决策机制,为光子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探索建设光子产业专利联盟,引导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向行业技术标准转化;发挥省内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优势及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作用,为企业出海及应对调查提供帮助;指导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更新技术保护手段,避免因技术秘密泄露等带来损失。
加强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林 斌 (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林 斌
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正在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领先地区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建议:一是加快重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苏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试点申报,持续做好南京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积极推动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申报并取得国家部委批复。积极争取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在江苏试点,加快落地建设省级算力调度中心,促进算力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调度,积极培育多个算力调度服务商。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励。结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江苏省具体贯彻实施意见。重点凸显对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能评指标等资源要素保障,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指标,调动各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性。三是加快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无源物联”“通感一体”“5G轻量化”项目试点,优先在工业等领域开展试点应用。结合“5G江苏”“算网江苏”“光网江苏”三大行动,引导有条件的城市率先布局50G-PON、400G/800G。加快引进智能计算中心重大项目,试点建设算力调度中心。建设5G扬帆之城、算网城市、全光万兆城市,推动打造千兆城市2.0版。
持续优化“五大”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胡 明(代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胡 明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建议:一是完善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供给,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继续优化惠企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新举措;推进产业政策优化,强化政策落地达效。二是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理。三是完善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推动更多服务和管理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制定全省政务服务内容、流程、标准、评价等统一规范清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新型监管机制。四是完善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要挟勒索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等行为。五是完善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发挥优秀企业家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构建“校家社”共育新格局 营造学生健康成长好环境
袁林旺 (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袁林旺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机制事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事关国家民族未来。建议:一是建构科学的“校家社”协同共育教育格局。做好我省教育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制定与前沿科技创新研发、未来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出台“校家社”协同共育实施细则,进一步厘定“校家社”职责定位;完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体系和志愿者队伍,打造全媒体家庭教育资源库,制定家庭教育行动手册,建构“校家社”协同共育格局。二是探索具有江苏特色协同共育教改路线图。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形成我省“校家社”协同共育的教育结构性改革方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将课业负担减下去,科学、艺体和实践教育有机融进来;整合优质社会资源进校园,鼓励家长参与校务委员会,调动医学工农商政媒支持学校积极性,共同开发课堂实践探索,激发师生主动成长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校园生态。三是打造“校家社”协同共育先行区。探索建构“校家社”协同理论体系、课程体系、环境支撑体系和实践模式金年会下载;建立部门协同联席会议与政府上下联动机制,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挥“校家社”资源优势互补作用,构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立体守护网络;释放全社会共育活力,推动育人设施共享、课程共建、品牌共塑。
发展细胞治疗新业态 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夏彦恺 (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
夏彦恺
细胞治疗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热点,是世界各国争抢的技术新高峰和产业新赛道。建议: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将细胞治疗作为我省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卓越提升的重要方向,制定我省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规划和工作意见,加速在该领域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二是构建创新平台。依托我省基础条件,争创细胞免疫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瞄准癌症、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产品研制,鼓励发展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深化产医、产教融合,开展生物制药产品创制以及关键原材料、设备、试剂、耗材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三是建设细胞治疗专科。深化医研融合,完善间充质干细胞或其他低风险细胞药物的院内临床研究规范,支持有备案资质的医院建设细胞治疗专科,开展细胞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细胞治疗区域医疗中心,构筑医疗技术力量“高峰”。四是优化监管服务。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产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提高审批效率,加速产业化进程。建设细胞治疗领域在研管线和创新成果数据库,支持企业、医疗研究团队共建细胞药物中试熟化和工程化验证环境;组织关键装备、试剂、耗材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形成配套协作的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体系。
深化改革攻坚 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倪海清 (代表无党派人士界)
倪海清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也是获批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关键变量。建议:一是将建立“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作为基础工程抓牢抓实。深入开展对标找差,系统梳理制度建设、功能平台、人才资源、监管能力、协同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排出改进的时间表和责任清单,争取以最快时间缩短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将对标对接CPTPP和DEPA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路径。重点在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承接国家试点后续扩容和制度复制推广。三是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先手棋”。探索开展绿色低碳贸易认证试点,鼓励企业建立碳预算制度,构建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溯源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开展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政策试点、场景应用、金融创新与平台建设的叠加效应。四是将打造各具特色的片区品牌作为制度创新的长期战略。围绕数据产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与数字治理建设完善基础制度,探索重点行业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南京片区“数字自贸”品牌;强化开放与创新的深度融合,高效配置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资源,打造苏州片区“创新自贸”品牌;以“两基地一班列”为载体,将提升港口功能、打造国际多式联运品牌作为制度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促进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深度合作,打造连云港片区“枢纽自贸”品牌。
加快建设“四美”新时代鱼米之乡
吴海燕
吴海燕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建设成为融风貌之美、富庶之美、时代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议:一是以美为“基”,打造美丽生态。以“农林水田路”为重点,全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基础美”工程。科学规划农村美丽空间,持续推进高品质郊野公园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二是以美为“源”,发展美丽产业。加快政策集成落地,创新农村美丽资源“组团式、市场化、品牌化”开发机制,发展农村美丽产业,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正负面清单。三是以美为“约”,激发美丽动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整合生活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村美“飞入寻常百姓家”。四是以美为“根”,繁荣美丽文化。突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新时代“仁义礼智信”,培育新时代“最美农民”。用农村习俗、故事、老屋老树老桥等美丽资源发展文创产业,加强农村文化与都市文化、时尚文化的融汇,让“农村美”成为美好生活新时尚。
探索实施更加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
沙勇 (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沙 勇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着力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为生育家庭提供更加精准的普惠托育服务、儿童托管服务,为孕育期女性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延长职称评聘考核期限。建立科研回归基金,帮助女性专业技术、科研教学人员平稳度过生育期。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对生育家庭直接发放育儿津贴、托育券等,以最有效的方式降低养育负担。二是着力加强生育政策协同组合。一方面与家庭发展政策协同,建立照护0—3岁婴儿父母同假、弹性工作制的生育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与教育政策协同,卫健、教育部门与托育机构之间加强中小学上下学时间与职工上下班时间的协同,更大力度推进教育公平,优化义务教育安排。三是着力推动生育保险政策落地落实。加强劳动稽查,明确统一的生育保险缴纳标准和生育津贴标准,确保女职工产假期间的收入不降低。建立企业吸收育龄女性、孕产期女性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冲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创造支持生育的就业环境。
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数智赋能文化强省建设
姜 龙
姜 龙
近年来,江苏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建议:一是建立创新机制。规划建设全省文化与科技融创示范区(点),建设省内文化与科技创新载体,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壮大文化和科技创新载体规模,形成文化与科技企业规模发展集群。二是加快网络基础和数字体系建设。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统筹推进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专网、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等建设任务;建设和完善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融媒体云平台等省重点文化数字化工程。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优先支持示范基地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国家、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库。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文化科技跨界人才,鼓励国家示范基地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企业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研共商文化科技发展新方向新动态新趋势。五是促进文化消费。创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满足个性化需求,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商品和服务;促进文化装备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附加值;增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加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推进江苏盐碱地综合利用扩面提质
曹丽虹(代表农业和农村界)
曹丽虹
我省沿海滩涂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盐碱地改良利用历史悠久。建议:一是系统摸清资源底数。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确立盐碱地土壤普查参数标准,详查全省盐碱地数量、类型、分布、盐碱化程度、土壤质量等重要数据;结合水资源基础调查,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开展盐碱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等打牢基础。二是科学把握利用思路。制定全省盐碱地开发利用战略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强调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把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和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统一起来。三是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建立省市县联动、跨部门协同的组织推进体系,把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沿海开发战略总盘子,将盐碱地改良所需淡水资源纳入河网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支持改良的盐碱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适宜牧业,支持达标的改造盐碱地纳入高标准农田支持范围。四是整合强化科创力量。建设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平台,整合省内各级科创单位力量,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应用载体。支持集成研究和跟踪性实践,组织省内外技术优势单位,聚焦绿色、高效、低成本目标,推动“以种适地”和“改土利种”双向发力。五是融合三产提高效益。通过良种、良法、良技配套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深挖盐碱地生产特色资源优势,拓展深加工、旅游等业态,差异化开展盐碱地“土特产”品牌培育和营销促销,推动产业综合效益提升、功能拓展。
统筹金融要素支撑和安全稳定 助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查斌仪
查斌仪
立足江苏省金融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历史方位,对标“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要求,建议:一是在科技金融方面,针对“增强初创期、小微型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加快破题。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流转等制度和市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知识产权质物收储和处置模式。积极推广投贷联动业务,引导信贷、创投、保险等多种类型金融资本在联合拓客、组合融资、整合资源赋能企业等方面深度合作。用好南京科创金改区、自贸区等“试验田”,加强对创新的探索。二是在普惠金融方面,进一步统筹优化政银担三方政策资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针对各级各类普惠金融政策性产品以及财政资金投入进行系统性梳理整合,再围绕细分群体实行差异化设计,引导构建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取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利润考核要求,推动银行降低银担合作门槛,督促指导银行机构细化完善具有实操性的尽职免责机制。三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构建完善多层级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针对重要风险点,如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大型企业和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私募基金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等,对前端风险监测、中端日常监管、后端化解处置逐一构建完善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常态化信息共享和沟通联系。分类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快速响应机制。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
刘 陈 (代表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
刘 陈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早,已初步构建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建议:一是强化人工智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研究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江苏省实验室建设计划方案,形成以省实验室为统领,涵盖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实验室体系。统筹区域、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优质资源,打通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孵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链条。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支持引领,制定有关领域行动方案。研究出台通用型大模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重磅产品落地的实现路径。开展前瞻性政策研究,完善法律法规,支持高端智库跟踪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热点与趋势,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建议。三是壮大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集群,培育本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依托我省已具有产业创新基础的高新园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企业集群。进一步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探索“政府+企业”“政府+机构”等多元协同发榜方式。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养,打造领先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引导高校人工智能学院与省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长三角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开展人才交流,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在住房、落户、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发挥行业协会、学会联系产学研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香港优势 促进江苏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陆海天 (代表特邀人士界〈港澳〉)
陆海天
香港基础研究水平卓越,为充分利用香港优势,为江苏教育、科技和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持,建议:一是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香港基础教育和高校资源优势,在科创重点领域特别是在本地未设立博士点的领域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根据各领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具体合作形式,包括委托培养博士或双联培养博士,为江苏高端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科领域划分提供更多可能性,加速科技领域的人才储备。二是人才引进方面,依托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等机构加深合作联系,吸引香港高校创新科技领域国际化人才;结合江苏各城市自身产业特点以及香港相关硕博学科优势,聚焦区块链、碳中和、人工智能、通讯网络、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对接当地产业形成优质就业机会;联合设立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基地,积极吸引香港人才赴江苏进行科研工作驻点,共同申请国家重大课题。三是产业转化方面,设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及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借鉴香港理工大学与南京大学在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方面经验,将香港高校所长与江苏产业需求对接,实现科研成果有机转化,为江苏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积极探索共融共建共治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吉 娟
吉 娟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建议:一是构建党建引领的共治模式。成立社区“大党委”,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共建单位和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建共治、“两新”组织互联互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打造工作链条,建立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民事联商机制,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一网融合”。二是建立多维常态的激励体系。建立完善培育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带动专职网格员学习成长为“全科网格员”;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将表现优秀的“全科社工”作为社区负责人的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三是明晰属地管理的权责清单。构建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省级出台指导性建议,各设区市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社区权责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构建交办事项的准入制度,明确交办事项由统一扎口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四是构筑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引领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物业服务等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构筑高效“协作共同体”;推行社区事务“众议”、公益服务“众行”、美好生活“众享”的“三众”自治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凝聚多元“力量共同体”。
密切联系界别群众 融入竞相发展格局
黄巍东
黄巍东
政协委员有责任在履职中担当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界别群众中示范引领,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凝聚起来”,全身心融入竞相发展新格局。建议:一是坚持精准联系,厚植“感恩奋进”的履职根基。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交流、主席会议成员走访看望委员等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优选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建立界别群众代表数据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协商议事平台、委员工作室等载体,引导委员亮身份、做示范。二是围绕中心联动,唱响“助推发展”的时代强音。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把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委员的协商建言;组织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监督、跟踪监督,助推党政决策顺利实施;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日”,及时将有关问题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推动问题解决。三是强化协同联手,彰显“为民尽责”的情怀担当。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各类资源力量整合,完善制度化协商平台;鼓励委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委员有序有度参加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协商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委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扎扎实实组织委员视察调研,踏踏实实帮助群众纾困解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